武汉竹木工艺笔筒
以青花为主。青花花鸟纹笔筒,为顺治时器物,体型较大,束腰侈口,筒壁有暗刻及青花纹饰。
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,品种极为丰富,有青花、五彩、斗彩、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。
纹饰内容广泛,有人物、动物、山水、花鸟、博古等。器型有束腰侈口形、直口直壁形、竹节形、方
形等。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,胎质细腻。无款者居多,少量有堂名款,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。
http://shop.ebdoor.com/Shops/1507842
雍正、乾隆时期是清代瓷笔筒生产的第二阶段,传世品较清初要少,但制作精巧,特别是出现了一
些新颖的器型,如六方形、扁方形、双联形等。装饰味道较清初浓郁。如粉彩双联方胜型山水笔筒,
为乾隆时笔筒的典型。这一时期瓷笔筒的品种有青花、青花釉里红、粉彩、各种颜色釉地粉彩及单色
釉。雍正瓷笔筒的特征是清新典雅,乾隆则富贵华丽,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,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
款。嘉庆、道光时是清代瓷笔筒生产的第三阶段,仍以粉彩为主要品种,器型以细高为主。纹饰以人
物等居多,较为侧重观赏性。此时的另一特点是雕瓷笔筒开始出现,多模仿竹雕器物,以黄釉雕瓷笔
筒最为出色。如黄釉雕瓷笔筒,以剔地手法刻出松、石,口沿及底绘成竹节断面痕迹。官窑多有纪年
款识,民窑有堂名款或刻工名号。雕瓷的工匠有陈国治、王炳荣、汤源和等人。晚清瓷笔筒仍较
盛行,但质量下降,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结合不紧密,釉面泛灰,青花浮于器表。多有六字青花款和
六字红彩图章款。素胎剔地笔筒,为光绪时难得一见的精品。
笔筒的收藏能按不同材质有选择的进行。如竹木笔筒当以清代为重点,因明代器物传世品甚
少,价格之昂贵是可想而知的,即便是一般工匠的作品,动辄也在万元之上,而清代传世品较多,可
供选择的余地较大。瓷质笔筒当以清早中期为重点,特别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国时曾烧造过许多仿康
熙、雍正、乾隆时的青花、五彩、粉彩器物,这就需要收藏者在鉴定这些器物时,要掌握各个时期的
时代特征,使自己的收藏跃上一个更高的层次。
武汉竹木工艺笔筒